“不寻常”的旅行结束了有一天阿里不解地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救
“不寻常”的旅行结束了。有一天,阿里不解地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打你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很平静地回答:“我将永远感激并记住吉伯救过我的命。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着沙子的流动忘得一干二净。”
人生在世,时常会被误解、被伤害、被欺骗、被嘲笑,若念念不忘过去的痛楚,时刻被复仇的阴影所纠缠,这正是《六祖坛经》中讲述的“系缚”,“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反之,若能以空观看透过去不愉快的事,放下复仇的念头,就能做到“念念之中不思前境”,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开始新的生活,便能领略以“无住为本”的含义。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超离一切外在形相,叫作无相。能超离于形相,就是自性法体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
赏析与点评
智通禅师半夜忽然起床大叫:“我开悟了!我开悟了!”一寺人众都被他吵醒,归宗禅师严肃地问他:“你悟到了什么?”智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我悟的道理是尼姑原是女人做!”这样的回答,实在太妙了!尼姑是女人,是多平常的事。但普通人处处着相,只知“尼姑相”与“女人相”,却不知“尼姑相”在“女人相”中。其实,尼姑不就是光头的女人吗?!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尼姑、女人,还是山河大地,乃宇宙间一切事物,皆是由种种条件组合而成的现象,并无固定不变的实相。正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惠能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于相而离相”,才能了知其本体。这就是“以无相为本体”的本意。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在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时不被其所沾染,叫作无念。在接触事物时,我们的心念若能常脱离事物的表象,就能做到不对任何事物起心动念。然而,这并不等于要人什么都不想,把念头全部断绝。因为一念断绝等同于死亡,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的错误。学道的人应该仔细思考这一道理!如果不理解佛法要义,自己迷妄而犯错误,只是误自己一人;如果再以此误导他人,则害了别人,也谤了佛经,所以要立“无念”为宗旨。
赏析与点评
武则天为了测试一个人是否真能做到“不于境上生心”,就让死囚们头顶一碗油穿过闹市。临行前,她对死囚们说,碗中的油若洒了一点,立即砍头;若一滴不洒,将被赦免,重获自由。为了增强测试效果,武则天在死囚必经之街道安排了不少美女跳舞。测试结果,只有一位死囚没有洒一滴油,重新回到武则天面前。她好奇地问:“沿途看到什么有趣的事?说来听听。”死囚说:“我沿途只专注于头顶的油,没有看到其他有趣的事。”这则历史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红尘如何翻滚,只要心专一境,“不于境上生心”是完全有可能的。禅定修为很高的人,完全可以不被身边的花花世界所左右,不被名、利所污染,妄念不起,便是“无念”。所以惠能说:“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
- 以上从饮酒、服药、隐逸三方面说了魏晋名士风度前面说的玄学清谈[图]
- 音láo螖是一种螺壳内寄居虫小的螖称为 . ,蜃[图]
- 忒变更、变换《诗·鲁颂·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匪解([图]
- 庶众明贤人厉勉翼辅昌言美言古时候那个皋陶说“要切实地引导、发[图]
- 易良平易温良猛戾乖戾乖张道顺导训道引导顺通“训”齐给便利都是[图]
- 舆卫车马护从开排开,卤簿仪仗队,盘马驰马盘旋有一次征西将军庾[图]
- 【译文】来信说“学者刚知道做工夫就要认识圣人气象大概认识了圣[图]
- 嵇康认为赵至有白起的风貌遗憾的是器量狭小点而赵至则以为不必在[图]
- 今年夏天我出游来到湖北蕲春沈思畏先生说“先生的教导流行于全国[图]
- 武丁殷高宗一代中兴之君 吕望即姜子牙晚年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