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这又是从表面形式上去考虑的所以会替孔子争分量如果不是
先生说:“这又是从表面形式上去考虑的,所以会替孔子争分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把尧、舜比作万镒也不算多,把孔子比作九千镒也不算少,尧、舜的万镒也是孔子的;孔子的九千镒也是尧、舜的,原本就没有什么你我之分。之所以称为圣人,只看心体是否‘精一’,而不论才智的大小,只要心体至纯至精为天理,就都可以称为圣人,如果论及他们的才智气魄,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后世儒生只知道在才能大小上计较,所以会沦落到只追求功利;如果去掉了比较才能的私心,每个人尽自己所能,只在存养天理上下功夫,那么人人都会有成就,个个都会功德圆满,即便是能力大做出大的成就,能力小做出小的成就,不需要凭借外力,没有不完美纯粹的,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修身养性的事情。后世儒生不明白圣人的学说,不知道从自己心体的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追求认识自己所不能认识的事情,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一味地好高骛远,爱慕虚荣,不知道自己是桀、纣的心体,却动不动就想做尧、舜的事业,这怎么能做到?一年到头碌碌无为,直到终老死去,究竟不知道有什么成就,真是悲哀呀!”
九一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薛侃问:“先儒认为静是心的本体,动是心的应用,这样讲对吗?”
先生说:“心不可以用动静来区分本体和应用,动静只是就时间而言的。就本体而言,应用在本体之中;就应用而言,本体也寓于在应用之中,这就是‘体、用一源’。倘若说静时可以看见心的本体,动时可以看见心的作用,倒也无妨。”
九二
问:“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者?”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问“子夏门人问交”也章。
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张3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所上智、下愚,不可移: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般认为孔子所说的“不移”是不可移。也 子夏门人问交:语出《论语·子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晋国人,孔子的弟子。3子张:姓颛孙,名师,春秋时陈国阳城人,孔子的弟子。
薛侃问:“聪明和愚笨,为什么不能改变呢?”
- 职工生育保险如何报销[图]
- 「职场生存」遇到“恶领导”该怎么办?[图]
- 公司招聘应届生时看重什么?[图]
- 产品总监简历撰写技巧有哪些?[图]
- 城市设计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分析[图]
- 假如回到古代,这些工作较吃香[图]
- 从群面到终面——联想2023校招面经分享[图]
- 怀孕期间常见症状处理[图]
- “准妈妈”的性问题[图]
- 孕妇吃太精宝宝得脚气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