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小品文通过王子猷对主人的冷漠来突出他对竹子的热情子猷爱竹
这则小品文通过王子猷对主人的冷漠来突出他对竹子的热情,子猷爱竹摆脱了世俗的客套,也不关乎人际的利害,更不在于功利的占有。他在竹下“啸咏良久”的神态,表明他和竹已经物我两忘,融为一体,达到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境界。谁又能分清是子猷如竹,还是竹像子猷?他竹下啸咏是审美鉴赏,又何尝不是诗意人生?
唐代贾岛在咏《竹》(此诗又见《罗隐集》)诗中说:“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贾岛说得未免过于绝对,竹子在子猷之后并不缺知音,只是知竹不如子猷那样深,爱竹不如子猷那样痴而已。清代画家郑板桥称“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还写了许多咏竹诗和咏竹联,联如:“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出竹,直似儿孙。”诗如:“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从其诗、联、画来看,郑氏爱竹还稍着痕迹,远比不上子猷与竹那般飘逸清空。真正理解子猷与竹关系的还是苏轼,他在《於潜僧绿筠轩》一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以“高”“痴”来形容子猷爱竹,谁说王子猷没有知音呢?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因王纲解纽而带来人的自觉,魏晋士人向内发现了自我,向外发现了自然——对自然的发现以对人的发现为其前提。《世说新语》中有大量的小品记载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欣赏,人作为审美对象而被赞美,被羡慕,被钦仰,如:“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萧萧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云:‘嵇叔夜为人也,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只要有英俊的外表,有潇洒的风度,有超群的智慧,就不愁没有成堆的粉丝。外在的容貌和内在的气质,是人们追逐和鉴赏的热点,外在的自然也不仅仅具有实用性,它同时还是人们怡神悦性的对象和安息精神的场所,士人对自然美具有一种细腻精微的感受力。一条小溪,一泓清泉,一竿翠竹,一棵苍松,都会使他们流连忘返,乐而忘归。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的对象就是你本质力量的体现,你的对象就是你本身。音乐不可能成为牛的对象,深奥艰涩的哲学不可能成为轻浮浅薄者的对象,所以才有了“对牛弹琴”的成语。你的对象就是你自己人格与力量的对象化,说通俗一点,你能欣赏什么样的艺术,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你欣赏什么样的美景,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对象是测量你自身的尺度。
- 职工生育保险如何报销[图]
- 「职场生存」遇到“恶领导”该怎么办?[图]
- 公司招聘应届生时看重什么?[图]
- 产品总监简历撰写技巧有哪些?[图]
- 城市设计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分析[图]
- 假如回到古代,这些工作较吃香[图]
- 从群面到终面——联想2023校招面经分享[图]
- 怀孕期间常见症状处理[图]
- “准妈妈”的性问题[图]
- 孕妇吃太精宝宝得脚气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