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达州KTV招聘网 > 达州热点资讯 > 达州名言/句子 >  治国之道是立国安邦的大计本段开篇点题阐述了治国的方略统治者首

治国之道是立国安邦的大计本段开篇点题阐述了治国的方略统治者首

2022-10-24 20:11:16 发布 浏览 602 次

治国之道是立国安邦的大计。本段开篇点题,阐述了治国的方略。统治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采用何种方式来治理国家。“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周朝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人所做的“法先王”,只是不知变通地一味照抄照搬,其结果只能是国破家亡。“末大必折,尾大难掉”,简要地总结了封建诸侯的弊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一成不变地继承前代,只会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使事业功败垂成。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对于改变那些陈旧的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事物,更应该顺应历史的潮流。

苏秦合纵 先说燕国

苏秦初合纵,至燕。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粟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所以不犯寇被甲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于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事矣。”燕文侯许之。

苏秦最初合纵时,先去了燕国。苏秦对燕文侯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河、易水。方圆二千余里,拥兵几十万,战车有六百多辆,战马有六千余匹,粮食足可用数年。南有碣石和雁门的丰富物产,北有枣和粟子的获利收成。百姓即使不从事耕作,单凭枣、粟子也可饱食,这是所谓的天府之国。若论安乐无事、没有覆军危的国家,恐怕没有能与燕国相比的了。大王知道其中原因吗?燕国之所以没有遭受战争的劫难,就是因为南有赵国作屏障。秦、赵争战,相互疲惫,但大王能保全燕国,统治偌大的后方,所以燕国不至于遭受侵犯。秦国如想攻打燕国,就必须经过云中和九原;路经代和上谷,地跨数千里,就算能得到燕国的城邑,秦国也难以守住。秦国无法损害燕国也是很明显的了!如今若是赵国进攻燕国,一声令下,不到十天数十万大军就可进驻东垣,接着渡过呼沱河,涉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攻至国都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之外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之内作战,不忧虑百里之内的祸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邦交,没有比这更失策的了。所以望大王与赵国合纵,与天下诸侯合结为一体,则国家就无忧了。”燕文侯觉得苏秦说得对,就答应了合纵抗秦。

游说用现代的话说应该是一种口才能力的表现,苏秦作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说客之一,以其高明的说人之术说服了燕王,其高明就在于站得高、看得远、眼光独到。燕国表面安定,其实隐藏着忧患。居安思危,早做应对,才是智者的选择。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人处世也是如此,能全面考虑,及早发现隐患,就能使事业蒸蒸日上,始终向前顺利地发展。从苏秦、乐毅、苏代他们成功游说的言辞来看,运用譬喻是一大特点。以寓言说理,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印象深刻,从而更容易让听者心服口服地明白其中的道理。

苏秦赴赵 携手抗秦

苏秦如赵,说赵肃侯曰:“臣窃为君计,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民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韩、魏、中山皆可使致汤沐之奉;而贵戚父兄皆可受封侯。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军擒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所以放弑而争也。今君高拱而两有之,此臣之所以为君愿也。夫秦下轵道而南阳危,劫韩包周,则赵自操兵,据卫取淇、卷,则齐必入朝秦。秦欲己得乎山东,则必举兵而向赵矣。秦甲渡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为君危也。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赵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数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燕固弱国,不足畏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无名山大川之险,稍稍蚕食之,傅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规,则祸必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苏秦从燕国来到赵国,他对赵王说:“我私下为大王着想,最好的策略就是不烦扰百姓。安民之本,在于邦交,选择的邻邦合适,人民就能安居乐业;选择的邻邦不合适,百姓就会一生不得安宁。请让我说说赵国的外患吧:齐、秦两国是赵国的敌人,使赵国人民不得安宁。如果靠秦国进攻齐国,人民得不到安宁;靠齐国进攻秦国,人民也得不到安宁。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建议,则燕国定会给你进献盛产毡裘狗马的地方;齐国定会送上产鱼盐的海边土地;楚国定会送上生长橘柚的云梦之地;还有韩、魏、中山都可把国内封地汤沐邑送给你,这样大王的宗亲都可得到封侯。从他国割地得物,是以前称霸者不惜损兵折将所追求的;给宗亲封侯,是商汤、武王经争战和拼杀取得的。现在大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这两方面的好处,这正是我为大王所考虑要争取的。如秦军沿轵道而下,南阳就危险了;如秦兵攻掠韩国,包围周室,赵国就会随之被削弱;如秦兵占据卫国夺取淇水卷地,则齐国必会臣服于秦。秦想得到山东六国,必会发兵攻赵。秦兵渡黄河,跨过漳水,占据番吾,就会很快打到赵国邯郸城下。这是我为大王担忧的地方。如今,山东各国没有比赵国更强的。赵国土地方圆二千里,拥兵数十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数年之用。西有常山,南有黄河、漳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本就弱小,不值得考虑。而在各诸侯国中,秦国最怕的就是赵国。但为什么秦国不发兵攻打赵国呢?是怕韩、魏从背后袭击它,断它的后路。所以,可以说韩、魏两国是赵国的屏障。秦国若想攻取韩、魏就不一样了。韩、魏无名山大川作屏障,秦就能像蚕吃桑叶般慢慢吞食,一直逼近两国的国都。如韩、魏无力抗秦,必会向秦称臣。若韩、魏臣服于秦国,秦就除去了进攻赵国的障碍,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样就会使祸患落到赵国头上。这就是我为大王所担心的地方。”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强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按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见破于人,臣人之与见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笙竽之音,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吓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熟计之。

“臣闻明主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强兵之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若一韩、魏、齐、楚、燕从亲,以叛秦。合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而盟。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其粮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其粮道,赵涉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六国从亲以宾秦,则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赵王曰:“善。”

“我听说,古代尧的家产没有三个农夫那么多,舜没有尺寸之地,他们后来却拥有了天下;禹聚集的人数不到百人,而后来成为诸侯之王。商汤、周武王的谋臣不过三千,战车不过三百辆,士兵不过三万,而后来都成了天子。这都是因为他们实施正确谋略的缘故。所以明主对外要能判断敌情,对内要能量才而用。这样不用等到两军对阵,就可知各自胜负、存亡的结果。岂能被他人的言辞所蒙蔽而使决策失误呢?若按天下各国的面积来考察,山东诸侯之国的土地相当于秦的五倍;诸侯的兵力是秦国的十倍。如六国团结起来共同抗秦,则秦国必破。如果各国甘愿面西事秦,臣服于秦国,击败敌人与被敌人所破,使别人臣服于自己与臣服于别人,又岂能相提并论呢?主张连横的人,都想以割让土地为条件与秦国讲和。与秦国讲和了,那些人就可得到高大的房屋,豪华的宫室,听到悦耳的声音,一旦秦国前来攻打,他们就不能与君主分忧了。所以主张连横的人以秦国的权势来恐吓六国,以求各国向秦国割地,请大王对此好好考虑呀!

“我听说圣君遇事不犹豫,不信谗言,并能摒弃流言蜚语,堵塞朋党之门,所以那些愿报效国家的贤臣才争相尽忠。我替大王着想,认为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燕、赵六国的力量对抗秦国。约各国将相到洹水会盟,相互赠送信物,杀白马订盟约。约定:如秦国攻打楚国,齐、魏就派精兵援助,韩国断绝秦兵粮道,赵国渡黄河、漳水牵制秦军,燕国守卫常山以北;如秦国攻打韩、魏,楚国就断秦军后路,齐国派兵援助,赵军渡黄河、漳水,燕国把守云中;如秦攻打齐国,楚国就断秦军后路,韩国防守成皋,魏国堵其粮道,赵军渡黄河、漳水,指向博关,燕国派精兵援助;如秦攻打燕国,赵就防守常山,楚驻兵武关,齐渡过渤海,韩、魏派精兵支援;如秦攻打赵国,韩就驻军宜阳,楚就驻军武关,魏就驻军河外,齐军渡过清河,燕国派精兵支援。诸侯中有不遵守盟约者,其余五国共同讨伐。如六国实行合纵一起对抗秦国,秦国必然不敢出兵函谷关攻打山东六国。这样大王就可成就霸业了。”赵王说:“说得好!就听你的。”

苏秦游说赵王用的是利诱的方法。听从了苏秦的计谋,赵王就会得到“割地包利,封侯贵戚”的好处。如此的诱惑赵王又怎能不为之所动呢?著名的游说名作《鬼谷子》曰:“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钳之。其事用抵巇。”苏秦在此所用的便是以利诱之,见机牵制赵王的游说术。毛遂自荐的故事人人皆知,他在游说楚王时就是靠的勇气和智慧,让楚国出兵救赵,实质上是威逼、胁迫的手段。秦相应侯范雎为了个人利益而坏了国家大事,秦王在此难逃用人不当的责任。在当今社会中,范雎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一己私利而贻国害民,身为领导者一定要对此加以警惕。与范雎相比,那些面对齐闵王的权势而保持国家尊严的邹鲁之臣则让人敬佩,为人处世时,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